您的位置: 首页 >> 李白与巴蜀

李白故里楹联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1日 16:47      点击量:3620

李白故里楹联

丁稚鸿  郭兴隆     辑评

陇西院联

旧是谪仙栖隐处;

恍闻昔日读书声。

【释评】

此联约作于陇西院重葺时,作者佚名。联语嵌刻于照壁右侧门的两傍石柱上。“栖隐”,非隐居,重在指居住。

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

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

【释评】

作者佚名。此联刻于陇西院照壁中门石柱上。

“弟妹墓”,即月圆墓。李月圆为李白胞妹。“弟妹”复合偏意,单指“妹”。李月圆生于此,长于此,死葬于此,墓冢便是证明。由此可知,李白其人,虽长年飘泊在外,家实蜀中青莲,非无根之天涯飘萍客也。

磨针石尚存,不信人间空岁月;

洗墨池依旧,应怜笛里隔关山。

评】

作者丁稚鸿(1939—  ),一名枫,原名国壁,广元人,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理事、四川楹联学会会员、绵阳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青莲诗社名誉社长。有论著及诗联集出版。

磨针溪,位于陇西院下五十米处。据《潜确类书》卷六十记载:“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杵’。白感其言,遂卒业。”后人用“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来说明天才出自勤奋。洗墨池又名蒲花井,相传为李白与其妹月圆的洗墨之处。“笛里关山”,取自李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上联谓只要铁杵磨针的精神还在,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李白出现,这是用发展的观点看未来。下联慨叹故乡风物依旧,遗踪尚存,诗人虽心系故园,但关山阻隔,归家路遥,只能借游子思乡之笛声道出,其悲凉心情可想而知。联作者对先贤的怀思亦跃然纸上。

憔悴何伤,想当年采石星陨,一身之外无长物,使青史流传,足见文章有价;

光芒不渝,看今日陇院声蜚,千载而还成胜迹,与匡麓并秀,堪叹国士无双。

【释评】

作者张铁船(1911—1993),四川江油义兴人,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任国民党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生前系绵阳市政协委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青莲诗社诗友。工中国古典诗歌,犹擅七律,早年诗学吴梅村、王渔洋诸家,晚年追温飞卿、李义山,颇多苍凉哀怨之作。

憔悴,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采石星陨,相传李白在采石矶乘小舟,着宫锦袍,下江捉月而逝,故云“星陨”。一身之外无长物,多余的物件。刘义庆《世说新语》:“王恭从会稽还,王大(忱)往看之。见其坐六尺箪,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尔。’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陇院,指李白故居陇西院。匡麓,即匡山,乃李白少年读书处,在今江油市北三十余里处,山势雄秀,上有大明寺和  匡山书院。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上联写李白一生飘萍浪迹,困顿不堪,却能青史流传,足见文章之不朽。下联说千百年来,因为李白光芒永耀,致使其故里陇西院与他少年读书的大匡山都蜚声中外,成为旅游胜地。全联意脉贯通,对仗工致,堪称妙手。

粉竹楼联

犹是陇西布衣,不吾欺也;

或谓山东李白,其谁信之。

【释评】

作者佚名。此联镌于“粉竹搂”照壁正门顶,是对李白生平的证言。

陇西布衣,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称“白陇西布衣”。山东李白,最早见于杜甫“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诗中。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后来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魏万《李翰林集序》均持此说,故云 “不吾欺也”。下联对“山东李白”之说作反驳。李白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间,曾寓居山东二十年,而杜甫作该诗正是此时,故后人有“山东李白”一说。上联正面肯定,下联再以反诘语收,一正一反,由平直而振拔,语势立见崎崛。   

月冷江干成胜迹;

风来海表识高贤。

【释评】

作者佚名。月冷,暗示李月圆早已不在人世。江干,即磐江之边。海表,海外,极言其远。上联写李月圆早逝,冷月当空,一派苍凉,然而千百年来,粉竹楼却成了名胜古迹。下联写李白,指即便是国境之外的人们也风闻李白的崇高人格和诗名。全联意境深幽,极饶诗味。   

粉竹自多情,风雨千年留劲节;

红颜非薄命,山川异代颂芳名。

【释评】

丁稚鸿撰。上联写景,以物寓人,以物寄情,以粉竹之劲节比喻李月圆这段坚贞的爱情故事。下联写月圆悲凉的一生也令人唏吁,但她的气节、才情,及其兄长李白对她的影响,使她的芳名千秋永播。上实下虚,虚实结合,赞扬了这位奇女子高尚的品格。  

粉香宛在斯楼,千古咨嗟伤薄命;

竹影仍环故宅,万方凭吊谒诗魂。

   

【释评】

文伯伦撰联。此联用鹤顶格。上联写李月圆,当年她洗面的脂粉香气宛然若在粉竹楼上,然而千古以来,人们却感叹李月圆红颜薄命,一生孀居,自有联作者的“咨嗟”伤悼之情。下联则由粉竹楼联想到建楼之人李白,据说该楼是李白为其胞妹李月圆所建,所以每当人们看见环绕于楼外的竹影时,便会想到终老未还故乡的大诗人李白,故千秋而下,万方凭吊,拜谒大诗人之英魂。   

明贤祠联

逸响振青霄,人道君如云里鹤;

举头望明月,自称臣是酒中仙。

【释评】

作者佚名。上联“逸响振青霄”,用李白《古风》“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句意。“人道君如云里鹤”,极喻李白人格与诗格之高迈、飘逸、超尘拔俗。唐人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云:“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下联“举杯”句出李白诗《静夜思》,而“自称臣是酒中仙”,则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此二句旨在写李白怀才不遇、思念故乡、借酒浇愁的失意生世,表现了作者对李白的无比崇敬与怀吊之情。                   

明月证前身,仙境蓬莱,公抱天才真第一;

春风留过客,芳园桃李,我来胜地正重三。

   

【释评】

清人杨秉章撰联。李白一生爱月,在其诗中留下了许多咏月的佳什。这里上联以明月喻李白人品之高洁。李白又是“谪仙人”,此有明月为证:他来自仙境蓬莱,“天才英丽”,自唐而下未有出其右者,故云“真第一”。下联“春风留过客”,用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句意。过客本指时间,此指作者自己是路过此地。“重三”,点明了作者来此的时间正值阳春三月三日,春风骀荡,桃李芬芳,风光如画。该联对仗工致,笔触优美,用典不着痕迹,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抚谈士两言,毕竟荆州犹俗眼;

惜夜郎一去,后来才子共寒心。

 

【释评】

清人蒋霖森撰联。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99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谒襄阳刺史韩朝宗,并写了《与韩荆州书》(因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故称韩荆州)。文中有:“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然而韩朝宗并非慧眼识英才,自然辜负了“谈士两言”。安史之乱中,李白为了救国家于危亡,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图大志,入了永王的幕府,不料永王因与其兄肃宗李亨争夺王位,兵败被杀,李白也被长流夜郎。可叹一代英才遭此厄运,怎不令“后来才子共寒心”呢?世无伯乐,令人叹惋。一个“共”字,作者本人的生世之感亦见于言外。  

太白楼联

诗犹称弟子;

酒不让先生。

【释评】

清人何绍基撰联。何绍基(1799—1873),清末四川学道,著名书法家、文字学家、金石家。

作者以幽默的笔触对李白的诗进行了高度评价。李白的诗歌造诣登峰造极,自唐而下,无有出其右者,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样一座大山面前谁敢自高?故作者要自“称弟子”。但予饮酒,则自认为不一定比李白差。尽管李白号称“酒仙”,我也不会让先生独步于古今。该联以“诗酒”二字打头,简洁明快,诙谐调侃,极富艺术魅力。

诗格压盛唐,仰仙风道骨,岂让前贤推独步;

文名齐杜老,美玉堂金马,伫看后世快同声。

   

【释评】

作者佚名。李白乃诗国群山中的浪漫主义顶峰。其诗,雄浑豪迈、清新俊逸;其人,“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道士司马承祯语)由此可见,李白之文采、风度独步盛唐而超越古今。在文名上也只有杜甫可与之相并美。李白曾应唐玄宗之征召入翰林院。由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使翰林院和官场也增光溢彩。“伫看后世快同声”,即后世之人都以学习李白之诗风、人品为快。  

诗仙即酒仙,天下敌手唯工部;

骚客亦狂客,举世知心独令公。

【释评】

此联为清乾隆年间著名才子李调元所撰。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今属安县宝林乡)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得罪权贵而被充军伊犁,后以老母需缮养才得还乡。

李白诗酒双绝,素有“诗仙”、“酒仙”的称誉,同时他又是中国诗坛的顶峰,只有工部员外郎杜甫与之并称“李杜”。下联写李白和名将郭子仪的友情。李白在并州游历时,郭子仪因部下失职烧毁粮草而被判死罪,李白向大将军哥舒翰求情,子仪才得以赦免。后来李白因入永王幕府,永王与其兄唐肃宗争位,兵败处死,李白亦受牵连,下于浔阳狱中,当时已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并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郭子仪以自己的爵位作保,才免了李白的死罪而改判流放夜郎。“举世知心独令公”即指李、郭二人这段交谊。“令公”,郭子仪之美称也。作者将“仙”、“客”二字回环迭用,别具情致!

匡时以诗,使无工部谁知己;

刺世唯酒,尚有汾阳不负人。

【释评】

作者唐佐卿,清末邑人,生世未详。

此联所用之用典与上联李调元用典同。李白的一生完全经历了“开元盛世”,到了唐玄宗晚年,朝廷己非常腐败,奸臣当道,君主昏庸,忠义之士屡遭排挤。对此,李白忧愤万端,却又补天无力,只能用诗歌作武器,以达到鞭挞时政、匡扶社稷之目的。然而,现实却又并不如意,他只好把心中苦闷、满腹牢骚,发泄于诗酒之中。酒狂诗亦狂,自然得罪人不少,所以爱国主义诗人杜甫有“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慨叹。联中所举杜甫、郭子仪,一文一武,皆心怀坦荡、忧国忧民之典型。作者认为,除他俩之外,更无了解李白者,这就从侧面表明在国是日非、民族沉沦之际,“众人皆醉”而李白“独醒”。

赋鹏骞壮志凌霄,挥金任侠,访道探幽。诗酒并称仙,大丈夫四海为家,遥瞻春树暮云,何须辨山东陇右;

骑鲸去异闻捉月,供奉虚荣,拾遗新诏。文章终有价,后生辈千秋秉笔,每颂桃花流水,总难忘天上人间。

【释评】

此联系为新建的青莲天宝山太白楼所撰。作者刘克生(1907年——),四川乐至县人,曾执教于成都、乐至等地中学,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云南诗词学会会员,四川诗词学会特别顾问,有《刘克生诗词钞》出版。

上联写李白虽有大鹏之志却一生仕途多乖,只能以以“四海为家”,“访道探幽”,借“诗酒”以消愁。骞,骞举、飞动貌,李白常以大鹏自比。挥金任侠,指负气仗义,好打抱不平。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他曾“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并借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句来表达作者对李白的“春树暮云”之思。上联结句针对当前李白研究界对李白的出身地之争,说明无论李白出身“山东”或“陇右”,都是炎黄子孙,他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属全人类共有。其豪迈之情溢于言表。下联首先用“骑鲸捉月”的异闻引出唐天子在李白身前所赐之“翰林供奉”和死后又诏为“左拾遗”均属“虚荣”。显然这是为李白一生鸣不平。接着用“文章终有价”一转,指出千秋而下,后生辈每读到“桃花流水杳然去”的诗句,都会想到谪贬人间的李白和骑鲸而去的李白。意思是李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天宝起层楼,揽日扪星,霞空万里翔归雁;

青莲迎远客,举杯邀月,碑碣千方入画图。

 

【释评】

   丁稚鸿撰联。此联系为新建的青莲天宝山太白楼所撰。上联极言楼之高,登临其上,足以揽日扪星。霞空,暗喻时代之美好;而翔归雁,暗示李白有知,亦当如高飞大雁,翩跹归来。下联写青莲人民,热情好客,新建的太白碑林,碑、碣(圆形)千方,如诗如画,正迎接八方客人光临。亦情亦景,亦虚亦实,极饶情致。  

光焰万丈长,胸中自有矛戟,江山从古才人笔;

汗漫九阶上,咳唾遥接霄汉,草木犹闻翰墨香。

【释评】

张泽撰联。上联首句用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句。次句“矛戟”指雄兵,即“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江山从古才人笔”用清人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意。下联首句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先期汗漫九阶上,愿与卢敖游太清”。“汗漫”,不着边际,即到处漫游。“九阶”,指九天,天的最高处。“咳唾遥接霄汉”用李白《妾薄命》中:“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饶节《李太白画像歌》:“醉中咳唾落珠玑”,借李白诗而喻李白所吐之唾沫星亦成珠玑,极言其文词之美。“草木犹闻翰墨香”出自明人梁辰鱼的《采石矶吊李太白》:“停桡矶上奠椒觞,草木犹闻翰墨香。”全联写太白丽藻宏词,光芒万丈,胸怀大志,实千古之奇才也!句句用典而不着痕迹,亦是难得。

此地从来可乘兴;

人生得意需尽欢。

【释评】

   著名书法家邓散木集书。上联用高适《东平别前卫李(审)少府》诗中语。“此地”这里指李白故里青莲场。该联悬于青莲天宝山顶之大鹏亭上。“此地”可鸟瞰青莲全景:古镇新貌,山川如画,的确是乘兴登临的好地方。下联用李白《将进酒》中原句。两句语意十分明白,不必多所说明。然而将此毫不相关的两句诗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副绝妙的流水对。说明乘兴登临,正是人生得意必须极尽欢乐的最佳选择。而“此地”一个限制词,又从侧面表现了李白故里的风光之美。

好鸟迎春歌后院;

飞花送酒舞前檐。

   

【释评】

于右任撰联。“好鸟迎春”,“飞花送酒”,一派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在如此季节、如此风光中与友人慢酌,不能不是人生一大快事。景美、人闲,对仗工致,确属一副联中佳品。

太白祠联

李元礼同宗,此地接龙门胜境;

苏潜夫共里,惟公开虎榜先声。

 

【释评】

作者佚名。此为太白祠旧联。此联以“鹤顶格”将李膺、苏舜卿二人之名嵌入以作对比。李元礼即李膺,汉桓帝时司隶校尉,太学生称之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以得其接见者为“入龙门”,而“龙门”又是与李白故里青莲镇相邻的地名。所以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了李白与李膺同姓以及龙门地名与“入龙门”的关系,一方面称赞李白的德操、文采堪为“天下楷模”;另一方面又称赞了青莲人杰地灵,可直入“龙门”矣!“潜夫”,不愿显名的人。“苏潜夫”即苏舜卿,祖籍绵州昌明苏家沟,其祖父在梓州铜山作官,故亦说为铜山(今中江县)人,景佑元年进士,著名诗人、书法家,遭贬后退居苏州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虎榜,即“龙虎榜”之简称。李白虽与之同里,却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仕进之路,而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才华走入翰林院,故云“虎榜先声”也。   

清平开乐府源头,忆太白仙才,桑梓风流诗百代;

歌舞传文人慧舌,听小红低唱,芙蓉露下漏三更。

【释评】

此为太白祠旧联。作者陈,字经畲,号辛楣,清末绵州(今四川绵阳市)人,光绪戊戌科进士。先后任过湖北谷城、杭州仁和、广东焦岭三县知县。有《潺亭文集》、《潺亭古今诗钞》传世。

李白曾创造性地学习乐府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对唐诗之七古和七绝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联中的《清平调》为唐大曲名,李白曾于禁中作《清平调》三章,而此之“清平”,应理解为李白的乐府诗。“开乐府源头”,应为创新之意。上联对李白在乐府诗创新发展中的贡献作出肯定,下联则写李白乐府诗流传之广,舞榭歌台,无处不唱,无人不听。小红原为范成大的侍婢,明艳善歌,后赠与姜夔作妾。姜夔有“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之句。此处则以“小红”代指歌女。该联意境优美,对仗工致,用典不着痕迹,实为联中上品。

百年诗酒风流客;

一个乾坤浪荡人。

【释评】

作者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原名正权,1919年曾出家,法号大千,为近现代中国画坛颇有影响的大师。

李白素以诗酒闻名于世。他生性风流潇洒、飘逸豪迈、胸怀大志。“济苍生”、“安社稷”是他一生的最大抱负,但命运多乖,最终落得书剑飘零,寄迹天涯的下场。正因为如此,他把一生的才气寄托于经天纬地的诗篇里,把满腹怨气发泄在浓香四溢的美酒中,意境悲沧,风格雄放。作者把李白的形像、李白的才华和失意用画一般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苍茫天地之间,一个永恒的孤独,一个飘泊的身影,以及他的盖世才华、半生萍踪、永恒嗟叹,就是本联的主题。

身登青云梯,先期汗漫九垓上;

手持绿玉杖,可以横绝峨嵋颠。

【释评】

这是一副集句联,为刘孟伉所集。作者巧妙地运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来体现李白飘逸与豪迈的个性。“身登青云梯”,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先期汗漫九垓上”和“手持绿玉杖”二句都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事先约定。“汗漫”,本为不可知或不着边际,此转作仙人别名。该句化用《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见一深目玄发之人迎风而舞,卢愿与之同游,其人曰:“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久驻。”“可以横绝蛾眉颠”,句出《蜀道难》。作者把李白诗中的意境同李白融为一体,给李白赋予了神仙般的浪漫和超尘出世、飘逸不凡的气概,成功的刻画出作者心目中的李白,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无限崇拜和无比景仰。

天宝山邀月台联

三杯玉罐红,且邀万里高朋,九天明月;

两盏廉泉碧,堪涤人间俗虑,宦海辛劳。

【释评】

丁稚鸿撰联。邀月台位于天宝山麓,兼有清风明月,美酒香茗。酒与月皆李白所好,“玉罐”、“廉泉碧”则均为酒名,对美酒当明月,邀佳朋卧山林,自有人生澹荡气。

登台望江月,最好听罗汉禅钟,粉竹琴韵; 品茗涤心尘,休辜负廉泉美誉,让水清名。

【释评】

丁稚鸿撰联。罗汉禅钟、粉竹琴韵,皆为从前青莲八景之一。廉泉、让水,皆水名,在今江油市西北。《彰明县志古迹》:“廉泉,县(旧冶在今彰明镇)北十五里太平场大乘寺左,俗名玉带泉。《旧志》:宋明帝因言贪泉,问梓潼人范伯年:‘卿乡有贪泉否’?对曰:‘梁益间唯有廉泉、让水,不闻有贪泉。’帝善之,因拜梁州剌使。”罗汉寺为佛门清净之地,粉竹楼乃月圆守望之所,廉泉、让水更为天下清正廉洁之士所推崇,这么多具有美好寓意的地方环布于四周,更有明月坠江波,美酒荡心尘 ,愈发衬托出风物之美好,情怀之高妙。

远客登台,品茶还应诗千首;

清风拂袖,对月何妨酒一樽。

【释评】

丁稚鸿撰联。“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是杜甫对李白的扬与叹惋。此地化用,谓登此高台,当有千首好诗,明月清风,须得美酒盈杯。闲情雅趣,扑面而来。

月爱寺联

依然是明月清天,愿先生停杯一问;

谁复称清新俊逸,唯学士倚马千言。

【释评】

作者李岷琛1837—1913,字少东,安县安昌镇人,晚清翰林,曾任云南督学、江西布政使、湖北按察史、代理湖广总督等职。月爱寺在江油市河西境内。

“明月清天”句出自李白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清新俊逸”,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指李白之诗兼有六朝庾信、鲍照二人之诗风。“倚马千言”,晋桓温北征,袁宏倚马前草拟文告,顷刻写成七纸。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上联紧扣亭名,从侧面表现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愿”字于深切的企盼中表现出作者对诗人的无限怀念。下联用杜甫之诗和李白本人之文来评价他诗风之清俊和为诗之敏捷。“谁复”与“唯”,一反一正,笔力千钧。

李白纪念馆联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释评】

作者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市沙湾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化活动家、新化学运动先驱,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83年,郭老应江油县李白纪念馆筹建处之邀,专门题了这副楹联。

上联用李白诗《月下独酌》的句意和《铁杵磨针》的故事,表现了李白少年时勤奋好学,后来政治上遭到失败,仕进无望的孤独感和矛盾心情,从而高度概括了李白一生的不幸遭遇。下联则取李白散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原句。晋阮籍《咏怀诗》第四十八首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表现了阮籍从小习武练剑,希图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李白借阮氏之诗来表达自己“不屈己,不干人,意欲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处世原则和政治抱负。郭老借此二句作下联,其用意正在于此。  

朝辞白帝云;

暮揽横江月。

【释评】

作者萧娴1923--1998,女,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书法世家,乃康有为入室弟子。其字温厚高古,沉雄恣肆,曾任南京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白帝”,即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长江边上。李白因参与永王幕府而遭流放,至白帝城遇赦。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横江”,亦名横江浦,在和州历阳县东南(即今安徽和县),与采石矶隔江对峙。李白《横江辞六首》其六云:“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上下联均从李白诗句化来,简洁明快,气势宏阔,又极富深意。上联写李白遇赦后,重获自由,可以再次为国效力的愉快心情,下联则又以横江津吏因风波之恶,“河山动摇,乾坤板荡,岂贤者仕进之时耶?”(唐汝询《唐诗解》),直陈仕途艰险,劝其不如“归去”。这正好与上联形成鲜明对照。感情上的矛盾变化,人生路上的坎坷曲折,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都深含其中。

古今尊国士;

中外仰诗仙。

【释评】

作者潘力生1912—  ,湖南醴陵人,年轻时便寓居美国纽约,是著名楹联家、诗人、书法家、古玩鉴赏家。

此联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歌颂李白。上联说,李白国士无双,古今独步,故自唐而降,倍受人民尊重。此为纵向落笔。下联则从横的方面写中外人民对伟大诗人的景仰。“古今”、“中外”,互文见意。潘先生居美数十年,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楹联的创作、研究和宣传,如此评价李白,自然是有充分根据的。  

秦宫自古输学士;

蜀道而今笑诗人。

【释评】

作者范长江,著名新闻工作者,四川内江市人,解放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全国科协副主席等职。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秦宫,代指唐王朝。上联正含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意。李白之于诗,有“惊风雨,泣鬼神”之无敌于天下的才能,但他在《蜀道难》一诗中所描绘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如今铁龙长啸,穿山出谷,蜀道已成通途,那种“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感慨,再也不复出现了。蜀道而今不再难,故凡乘车过蜀道的人,都会笑诗人之不预。上下联对比鲜明,极饶意趣。     

观空天地间,我寄愁心与明月;

迥出江山上,君随流水寻春晖。

【释评】

作者徐仁甫,已故四川大学著名教授。

“观空”句出自李白《同族侄评事谙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其一。观空,观照诸法之空相。《天台二王经》:“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境,内外交寂,缘观共空。”“我寄愁心与明月”句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迥出江山上”:由李白《姑孰十吟》之十《天门山》首句“迥出江上山”颠倒而来。“君随流水寻春晖”:由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破黄鹤楼》中“待取明朝酒醒后,与君烂熳寻春晖”化来。这副楹联其实不纯系集联。上联用李白原句,下联则稍有颠倒。上联表现了佛家的一种“空观”思想,即把一切看成空幻,正所谓缘(事物的因起)、观(看得见的)俱寂,万事成幻,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看,前者表现了诗人对奸小当道、浮云蔽日的唐王朝的看穿与失望,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后者则表现诗人对友谊的挚着,如明月在天,光辉可鉴。下联借李白所写天门山高出大江之上而转喻李白诗名高千古,天下无双,高矗于盛唐诗坛。“君随流水寻春晖”,意思是李白生不得时,最终却随着流水去寻找美的世界。立意高远,境界优美,极富浪漫色彩。   

才笔九洲横,致贺监心倾,杜陵梦忆,斗酒纵高吟,大句奇篇侔造化;

长庚千古耀,对匡山翠耸,涪水青萦,池馆绕幽意,清风朗月盍归来。

【释评】

作者黄稚荃(1908—1992),女,四川江安人, 川大教授,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才笔”,清王士祯《仿元遗山论诗绝句》:“青莲才笔九洲横,六代淫蛙总废声。”“贺监”,唐贺知章,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故云。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心倾”即指此。“杜陵”,指杜甫,杜甫又号杜少陵。他与李白交情深厚,曾写过十多首怀念李白的诗。“长庚”,即太白金星,又称启明星。《宣和书谱》云:“李白,字太白,生于巴西,弥月之初,母梦长庚,固因以取名。”匡山在今江油市西北十八公里处,李白少时,曾在此读书学剑十载。上联评价李白诗歌。首先借贺知章和杜甫对李白的高度赞扬和怀念,从侧面歌颂李白,然后转入正面抒写李白“斗酒百篇”、笔参造化的非凡才能。下联转入作者触景生情,面对翠耸的匡山、青萦的涪水引发思绪,他不禁问诗人:朗月清风,光景如画,故里人民为纪念您而建起了如此环境幽美的池馆,请问谪仙人为什么不回到故乡江油来呢?全联用典自然,修辞巧妙,在对仗上采取自对与互对并用,巧妙地构成了“扇面对”,于工致整肃中,更显得灵活多姿。  

   

赧然落笔,因在上有先生,绮丽不足珍,大雅扶轮赓小雅;

白也为诗,于当时己无敌,江山留胜迹,谪仙扬袂望群仙。

【释评】

作者陶亮生,四川荥经县人。

“赧然”,羞愧而脸红的样子。“绮丽不足珍”,李白诗原句,出自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大雅》、《小雅》,皆《诗经》组成部份,为王畿内乐调。古以“雅乐”为“正声”,反映王政所由兴废。王政有大小,故雅乐亦分大小。李白《古风·其一》首句便用了“大雅久不作”句,意指《诗经》开创的优秀传统久已断绝。“扶轮”,从旁扶翼,拥进车轮。“赓”,继承。“江山留胜迹”,句出孟洁然《与诸子登岘山》。“袂”,衣袖。上联首二句倒装进入,意为因李白在上,要写赞美他的对联,实感才力不足而负愧。李白一生宏扬建安风骨,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扶持正声,对六朝以来的颓废诗风作了深刻批判。下联开头化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之句,对李白诗歌进行评价,接着写李白足迹遍天涯,到处留有他揽胜登临的遗踪。他天才卓绝,被太子宾客贺知章誉为“谪仙人”,故其谢世后人们想象其已回到了天上,加入群仙之列。该句似实而虚,融入无限想象。“扶轮”、“扬袂”,形象生动,前者化虚为实,后者化实为虚,极见遣词之妙。

诗偕杜老同称,风骨迥殊,断推唐代两盟主

名与蜀山并寿,天才英丽,小住人间一谪仙

【释评】

作者周虚白1906—1998,四川新繁人,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汉语大辞典》编委,诗、联、书艺俱佳,素有“通儒”之誉。

“同称”句,谓李杜并称,风格迥然不同,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但两人均主盟盛唐诗坛,闻一多先生誉为“双子星座”。“天才英丽”,唐宰相、益州长史苏谓李白:“此子天才英丽,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谪仙”,唐人孟綮《本事诗》云:“李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鉴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读其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包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释评】

作者李调元1734—1802﹚,绵州(今四川德阳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为清代著名文学家。

“参军”,指南朝时宋文学家鲍照,曾任刘宋前军参军之职,世称“鲍参军”,其诗风格俊逸。“开府”,指北朝文学家庾信,善诗赋、骈文,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称“庾开府”。上联借李太白为玄宗醉草吓蛮书,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的传说,赞美了李白藐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有“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之句,此借杜甫对李白的评论来赞美李白才华卓然,包众家之长、集众家之美。全联对李白诗才、性格进行了热情赞美,是诗中仙才,无人匹敌,充满了仰慕之情。该联笔墨酣畅、气势雄浑,化典无痕,不愧联苑大手笔也。     

真赏难逢,今古几人如贺监;

大恩不市,平生无语及汾阳。

【释评】

作者李申夫,剑阁县下寺乡人,名榕,咸丰壬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湖南布政使,因得罪李鸿章而被贬回乡。龙安知府蒋少穆曾聘为登龙书院山长,后来蒋少穆在匡山大明寺旁修了匡山书院,又聘李榕为匡山书院山长。

李白一入长安时曾于酒肆逢贺知章。贺读李白《蜀道难》一诗,惊呼李白为“谪仙人”,因未带银两,故解下所佩金龟以换酒。下联用汾阳王郭子仪与李白交往事。天宝初,李白游太原,遇郭子仪部下失职烧掉粮草,大将军哥舒翰欲斩子仪,李白救之,但此事在李白诗文中只字未提。“市”作交易讲,即李白不图报答。上联既赞美贺知章对李白的赏识与推荐,又隐含了象李白这样的诗风人品也难为世人所知的感慨,下联则歌颂了李白扶危济困,施恩不图报的义胆侠肝。全联在歌颂贺监与李白高尚品格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个人的身世之感,气韵沉雄,力能扛鼎。   

忠爱与杜老同心,但云诗酒疏狂,尚非知己;

才调任苏家接踵,毕竟岷峨灵秀,终让谪仙。

【释评】

万邦华,字春棠,湖北黄冈县人,癸卯1879进士,光绪十三年1888署江油知县。

此联原为大匡山联。上联以杜甫与李白对照,说李白的爱国之心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同深然而以诗、酒而论,杜甫尚非李白对手。下联以苏氏三父子、特别是才情个性又极似太白的苏轼作对比。作者认为,眉山苏氏宗太白而继其踵,但毕竟李白是“谪仙人”,岷峨灵秀终应推之为轩冕。用对比手法歌赞李白,以“尚非”、“毕竟”二词连锁,显得既鲜明有力,又婉转得体。  (丁稚鸿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释评】

此为集句联,为唐璋、孙望、程千帆合集。唐(1901—),现代文学史家、词学家,南京人。一生著作宏富,有《全宋词》、《宋词三百首笺注》、《宋词四考》、《辛弃疾》、《全金元词》、《校注词苑丛谈》、《唐宋词简释》等数十种著作出版。孙望(1912—),江苏沙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代作家、诗歌研究家。一生著作丰富,皆搜入《蜗叟杂稿》一书。程千帆(1913—),现代诗人,诗歌研究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宋诗选》、《古今诗选》、《古典诗歌论丛》、《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古诗丛考》等。

上联用晚唐诗人皮日休所写的《七爱诗》第一首《李翰林》中“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两句领起,高度评价了李白为“酒星”谪降人间,所吐之文绝非凡品。下联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评赞,表达了唐、孙、程三位在古典文学研究界素负盛望的专家、权威对李白的认同和无比崇敬。   

此地是翰林故居,名并花坛,从古词人多入蜀;

有唐乃诗家盛世,公真仙境,自来天马爱行空。

【释评】

朱炳先撰联。天宝元年秋,李白奉召入京,玄宗召对金銮,并敕为待诏翰林。上联一开头便肯定江油是李白故里。名并花潭,写李白故里的人民如汪伦一样好客重义,如桃花潭一样情深谊长。李白生于蜀、长于蜀,故自唐而下,杜甫、李商隐、刘禹锡、郑谷、陆游、范成大等许多著名诗人文士,皆纷纷入蜀,追寻蜀中的灵山秀水。下联首句肯定唐朝是诗歌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了一个高峰,李白则是这高峰上的灿烂明珠,他的诗歌已臻化境,素有“诗仙”之美誉,故接下来以“仙境”比之,意谓李白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天马爱行空”,这正是历来论家对李白才气横溢、无拘无束的诗笔、胸襟所作的恰切评价。     

仗剑远游声闻四海;

奇文共赏艺苑千秋。

 

【释评】

潘先质撰联。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川后他“遍干诸侯”,其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各地,目睹了祖国的名山胜水,从而为他的诗歌才华找到了一个施展的机会。李白的诗歌色彩瑰丽,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意境阔大,极具浪漫主义特色。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李白的诗,灿若云霞,光照千秋,被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所欣赏、传唱,故足以称之为“奇”了。     

当年伯仲推工部;

此地园林胜草堂。

 

【释评】

李孔定、李克光撰联。李孔定(1926—),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主任中医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曾任绵阳市中医学会会长,成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绵阳市政协副主席。著有《李孔定论医集》、《绵阳市现代名医录》等5部医书行世。李克光(1922—),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兼擅文史及书法,曾任成都中医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主编有中医大学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及《中医学基础》等多部医书行世。

该联为二李合撰,李克光出上联,李孔定对下联。“伯仲”,指弟兄。“工部”,谓杜甫,因其曾作过工部员外郎。在盛唐诗坛,“李杜”并称,故云“伯仲”。当时李白纪念馆新建的仿唐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凝重,配以园林,的确独具个性。李孔定先生触景生情,以五步之才对之。上联评人,下联写景,不可谓不工。     

馆榭临江,将军下笔开生面;

水天入座,仙子乘云远驾车。

【释评】

集撰者张泽(1921—2005  ),中华诗词学会和四川诗词学会会员,绵阳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青莲诗社顾问,书法、楹联俱佳。

此为临江仙馆集撰。“将军下笔开生面”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曹霸乃唐代著名画马大师,所画人物亦技艺超群。开元初有人引见给玄宗,时南薰殿中所绘功臣像颜色已退,经曹霸重绘,栩栩如生,故杜甫赞他:“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这里借指国防部长张爱萍。“临江仙馆”之匾额为张爱萍将军书。下联写昌明河之小飞瀑,从临江仙馆平台下流过。“仙子乘云远驾车”乃李白少作《登太华观》句。集撰并用,工稳灵活,既复合环境特点,而怀人之情更溢于言表。                                                   

奇伟超拔,才承千载异杰;

清新俊逸,诗熔万象精英。

【释评】

作者黄原,四川广汉人,字海如,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亦擅诗词、书法。

“奇伟超拔”、“清新俊逸”,皆称李白诗的意境之神奇、风格之雄伟、气象之超迈、气势之磅礴,并兼庾信、鲍照之风格。这里阐明了李白之天才与诗歌继承、发展之关系。他的诗之所以超越前人,兼有庾开府之清新、鲍参军之俊逸,正由于诗人善于继承、善于熔铸,在继承的基础上能锐意拓展,独辟蹊径,熔万象于笔端所至。高度概括,全面评价,笔力雄浑豪迈,不失为联中佳品。

平生济代方诸葛;

一世清流重浩然。

【释评】

作者吴丈蜀,字恂子,一作荀芷,四川沪州人,著名书法家、诗词家,有《读诗常识》、《词学概况》、《吴丈蜀书法集》等多种著作出版。

“平生济代方诸葛,一世清流重浩然”二句,取自吴丈蜀先生1988年《赠李白纪念馆》一诗中。李白一生抱负宏伟,有经世济民之志、经天纬地之才,定寰区,清海县,“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是他毕生抱负,故其常自比管仲、乐毅、诸葛武侯、谢安石等。下联则写其高尚人格。轻财重义、不为权贵而低眉折腰,并敢于在诗中、在宫廷之上傲视和戏弄权贵,其刚直正大之人品,如清流浩浩,天地可鉴。         

月醉花间酒;

村居天外人。

【释评】

丁稚鸿撰联。此联为“明月村”宾馆所撰。“明月村”在李白纪念馆中,花木掩映,竹树环合,风景迷人。此联用“鹤顶格”,将“月”、“村”二字分嵌于上下联句首。上联用李白《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暗指明月酒家环境幽美,花团锦簇,有明月相伴,有美酒可斟。下联则写在如此美妙的环境里,夜宿高楼,如登仙境,可乐八方游客,可招四方嘉宾。全联简洁明快,饶具韵致。         

望远特登楼,分明几座村庄,红杏丛中沽酒旆;

感怀频依槛,遥忆先生杖履,白云深处读书台。

【释评】

作者严寅亮,字弼臣,清光绪翰林,工书法,善吟咏。民国初曾作过彰明县(今属江油市)征收局长。传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为颐和园匾额征书法,就选中了严寅亮的字。

这是为彰明县城东关外儒林寺作的对联。儒林寺因毁于兵火,嘉靖初、道光十九年、同治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四次修缮始成。该联写登高望远所见、所感、所忆。“杖履”,敬老之辞,以避免直指其人。古礼,凡年满五十而扶杖。又古人入室先脱鞋于室外,为的是尊敬长者(长者则入室而后脱鞋)。上联写临高眺远,但见一树树红杏在枝头闹春斗艳,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怡荡翻飞,好一派盎然春意!这与作者登楼独眺的寂寞心态形成了强烈对照,从而暗呼起下联的忆古怀人。下联以“感怀”照“望远”,“倚槛”照“登楼”,呼应有致。作者登上高楼,由白云缭绕的大匡山读书台联想到曾在那里读书学剑、素怀经世济民之志而又累遭不幸的伟大诗人李白,如今风光依旧,人去台空,怎不令其崇拜者触景伤怀呢?一个“频”字,于斯可见深意。全联意境高华,风韵动人,远近有致,浓淡分明,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太白故里风光图。     

李侯金闺彦,所历厌机巧;

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  

【释评】

作者李长路(1904—   ),原名镇恶,字长孺,山西屯留人,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和学者。曾先后担任过西北军政大学副校长、文化部文化学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上联二句出自杜甫《赠李白》一诗。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彦金闺”,指李白乃出身名门望族、才德杰出之美士。“机巧”,机变巧诈之徒。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即心存机巧,追功逐利之徒,必然昧了良心。杜甫一生写了十五首怀念和评价李白的诗,足见二人友谊之深。李白出身名门望族,他自己曾说:“先为汉边将”。在洛阳两年中,李白特别厌恶那些钻营拍马、机变巧诈之徒。“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这正是与李白朝夕相共的杜甫对他的评价。下联仍借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成句,指出李白之诗无敌于天下,有超尘出世之姿。上评其出生、人格,下评其才华、诗风,有笔笼乾坤之势。       

绝代奇才嗟放逐;

鸿篇斗酒漫吟诗。

【释评】

作者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县人,笔名马南村、向阳生。解放战争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擅诗词、书法,有《三家村札记》行世。

这是邓拓给江油李白纪念馆写的一首七律中的一联。安史之乱时,李白因误入永王幕府,后永王与其兄肃宗争位,李白也被牵连下狱,长流夜郎。从此他只好寄情诗酒,挥毫写志。上联一个“嗟”字,既有诗人不遇之叹,也有作者同情之叹,感慨良深,堪称联眼。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释评】

作者林锴,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篆刻家,素有“四绝”之称。现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有诗、画、书法集出版。

上联用杜甫诗《不见》中“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句意,下联则用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意,重在突出“狂”、“醉”二字。所谓“世人”,其实是指曾被李白戏弄过的斗鸡走狗之徒。下联“天子不能呼”,并非真醉,李白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句,可见“醉”的背后隐藏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唐玄宗的失望。全联气势恢弘,形象生动,评价李白,真可谓一针见血,实短联中之上品!     

飞鸿壮志凌新宇;

倚马高才驾盛唐。

【释评】

作者张铁船(1912—1991),四川江油义兴人,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任国民党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生前系绵阳市政协委员、四川诗词学会会员、青莲诗社诗友。古典文学基础雄厚,擅诗联,犹擅七律,早年诗学吴梅村、王渔洋诸家,晚年追温飞卿、李义山,颇多苍凉哀怨之作。

上联以“飞鸿”状志象之高远,下联用“倚马”状才思之敏捷。“飞鸿”一词出自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俱论。”“倚马”一词则出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一远一近,一上一下,形象鲜明,意境超迈。“驾鸿”本为轩名,作者有意无意将轩名“驾”“鸿”二字嵌于上下联中,不独用典巧妙,更具自然灵活之美。

横海鲸,负天鹏,樊笼何足荣恩宠;

驰屈宋,骋杨马,逸才无愧号仙人。

【释评】

作者冯建吾(1901—1989),四川仁寿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书画家、诗人。

“横海鲸”句源于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鲸、鲲二字可通。天宝初年,李白在京供奉翰林,作者认为负有大鹏之志的李白,无异锁于“樊笼”之中,有何“恩宠”可言?“驰屈宋”句,出自李阳冰《草堂集序》:“驰驱屈宋,鞭挞杨马。”即驰驱于屈原、宋玉、杨雄、司马相如之上,天才超迈,无愧“谪仙”之称。联中杨雄的“杨”字,历来误书为“扬”,而景宋咸淳本《李太白全集》上本就是“杨”字,又日本静嘉堂宋版《李太白全集》也是作“杨”字。按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说,扬雄的杨字在汉代本为“杨”,提手“扬”应为后人误出,而他人沿用之。全联突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上联用“海鲸”、“天鹏”作比,下联以“屈宋”、“杨马”作比,从而突出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超尘绝俗的才气,对仗亦颇工致。               

敲金嘎玉鸣文苑;

履瑾怀瑜铸国魂。

【释评】

   美国纽约潘力生撰书。“敲金”句谓李白诗有金声玉振之音。《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瑾”、“瑜”,皆玉之美称。李白诗如美玉一样,铸造了骚坛之精魄、华夏之国魂,使汉诗在世界诗坛独树一帜。上下联全用比喻,语言精练,亦掷地有声之作。  

溯匡岫贤踪,再振书馆;

仰先生亮节,重光士林。

 

【释评】

张泽撰联。江油大匡山是李白从小读书学剑、求知成才的地方。故后人称之为“匡岫贤踪”,并成为旧时江油八景之一。光绪九年,龙安知府蒋少穆为追溯“匡岫贤踪”,把设在县城武都的登龙书院迁至匡山大明寺,延请原湖南布政使、剑门李榕任山长,为绵江一带培养了大批人才。甲午殿试高中的翰林张琴便属匡山书院高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蔡肇祺先生为追溯李白遗踪,在江油李白馆内建了研究李白的会馆,此乃重振匡山书院,“重光士林”之壮举,故受到世人的赞许和仰慕。                                       

阅古宗文举;

临风怀谢公。

【释评】

于右任书。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源人,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又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长期任国民党监察院院长。1949年后居台湾。他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书法家。行草自成风范,为一代宗师。去台湾后写了大量怀念大陆的诗,并有书法集多种和《右任诗存》出版。

该联选自于右任先生书法集。上句说阅历古人古事,当以孔融为宗。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丘二十世(《续汉书》作二十四世)孙,少聪慧,性孝友,好学博览。汉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太中大夫。值汉室大乱,志在靖难,然终无所成,后因与曹操不睦,故被诬陷杀害。孔融有诗、颂、碑文、论文等二十五篇。他曾发豪语云:“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李白直将孔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取入诗中,可见李白之“宗文举”非宗其立学校、表儒术,而是“宗”其酒与友耳。以此看来,此上联是重在一个“酒”字,下联怀谢,则重在一个“诗”字。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他崇敬谢眺,是崇敬其诗风清新秀发,故太白逝前,要求死后能与谢宣城为邻,同葬宣城青山。   

绿草迓王孙,喜莅故园,远涉风涛成过去;青莲留客子,新开画阁,放怀诗酒赋归来。

【释评】

作者王体诚(1911— 2002 ),四川资中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楹联学会、四川诗词学会理事,重龙诗书画院副院长,当代楹联名家,尤擅长联。

绿草句,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王孙一语双关,既指李白,也指台北蔡肇祺先生。上联以典引入。古人以“芳草萋萋”写怀思远游之人,此处则反其意而用之,写绿草芊绵,迎接王孙李白和捐建“归来阁”的台湾学者、诗人蔡肇祺先生归来。蔡氏曾梦见他的故乡在江油青莲,故捐资在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建了“归来阁”。杰阁落成,先生远渡关山,飞抵故园,故云:“远涉风涛成过去。”下联则放开来写。“客子”,泛指游人。因为“新开画阁”,游人可以放怀高歌,咏诗畅饮,歌赞新落成的“归来阁”,歌唱“头白好归来”的匡山读书处。全联气韵生动,意境优美,有余味无穷之妙。     

万里赋归来,难忘粉竹寄情,石牛载咏;

卌年如旦暮,犹见匡山翠耸,涪水萦清。

【释评】

作者傅丞烈(1926—  ),字肖岩,四川都江埝人,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诗词学会理事、简阳诗书画院院长。

    此联为归来阁落成所撰。上联紧扣“归来”二字,既写归来阁落成,又写李白归来。“难忘”一词则引出李白与胞妹李月圆之间的深情厚谊。传说“粉竹楼”乃李白为其妹所修。李白少怀大志,其豪迈不羁之个性,已于《咏石牛》的“自来鼻上无纯索,天地为栏夜不收”中展示无遗。下联假定李白已经归来,“年犹旦暮”,极言时间之速。意思是,人生短暂,离家近四十年,仿佛在早晚之间。匡山仍是从前的匡山,涪水仍是当年的涪水,山河依旧,诗人应感到格外亲切。李白二十四岁离青莲,六十二岁谢世,共三十八年,“”是取整数。     

白发犹异乡,往来旅思萦白发;

春晖比慈母,多少游子仰春晖。

【释评】

蔡肇祺(1933—),台湾省台南县人,毕业於台湾大学药学系。著名药物学家、诗人、书法家、古诗词作曲家。

此联以回环修辞取胜,写李白从青年时代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直至白发满头还奔走他乡。然而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暗淡,而是与日俱增。“萦白发”、“仰春晖”,无限思念之情流于言外。“春晖比慈母”出自唐人孟郊《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蔡肇祺先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青莲,祖国和家乡是他的慈爱的母亲,而他远在台北,如一个浪迹天涯,头白未归的游子,其乡愁怎能不似“白发三千丈”而萦绕于心、呈现于头呢?上联以“白发起”、“白发”收,下联以“春晖起”、“春晖”收,虽词同而异意,情真意切,回环往复,呈无限缠绵之致。   

此地降生李太白;

其诗充沛松长青。

【释评】

蔡肇祺撰联。该联为一副“无情对”。上联肯定李白之出生地是在江油。下联喻其诗如轻松般万古长青。“充沛”为形容词动化方与“降生”一词对,言其李白之诗因其饱含真情,所以能感人至深,光辉永驻。以“李太白”与“松长青”属对,看似无情,实则有理。 “李太白”的“李”,在这里指“李树”。即用“李”与“松”对,“太”对“长”,“白”对“青”,名词、形容词、颜色字都对得十分自然工稳。

归梦青霄飞海月;

来朝协奏醉金瓯。

【释评】

此联为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高显其为台湾蔡肇祺先生捐建的归来阁所撰,由蔡肇祺先生亲自书写。蔡氏自言,他在梦中得知江油青莲场是他的故乡,因此捐资在李白馆内建起了归来阁。该联触笔便以“归梦”领起,说蔡先生的思乡梦在一个天高气青的夜晚,乘着一轮明月,飞过大海,飞到了故乡青莲。下联写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他将同乡人一起,在自己祖国的怀抱里,喝着美酒,吸吮着母亲的乳汁,畅叙别情,奏出一派和谐动人的美妙乐章。上联优美,下联深挚,全联用“鹤顶”嵌字格将“归来”二字嵌于联首,便别具情韵了。

杰阁喜凌云,容我辈吟风笑傲;

名园新拓地,问先生何日归来。

 

【释评】

张泽撰联。杰阁,指归来阁。此为台北蔡肇祺先生捐资修建。风前吟咏,傲然大笑,一派潇洒出尘、卓然特立之形象。“杰阁凌云”,乃是夸张手法,实中有虚。“名园新托地”,则属实写。“容我辈”一句,语含谦逊,表现了作者对捐建归来阁的蔡肇祺先生的无限敬意。而“问先生”一句,以设问作结,语气反振,有余味无穷之妙。雍容典雅,气韵生动,而将“归来阁”三字以云泥格的方式交错嵌于联内,极具灵活之势。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释评】

作者王定超(1926—  ),四川剑门人,华西大学中文系毕业。江油高中高级教师,四川诗词学会会员,青莲诗社顾问。江油市老年书法家协会副院长。

“劝君”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亦名《渭城曲》)中。“与尔”句,出自李白诗《将进酒》中。此联集结巧妙,趣味天成,可称妙思偶得。上下联之间天衣无缝。“劝君”对“与尔”,“更尽”对“同消”,“一杯酒”对“万古愁”,不唯词性相对,数字也对得十分工稳。

青莲一去无仙客;

金粟重来只醉乡。

【释评】

王学仲(1925—  ),山东滕县人,天津大学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现代书法学会名誉会长、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有多种书法墨迹及书法理论问世。

“青莲”,指李白。“金粟”,《净名经义钞》:“般若之子,母名离垢,妻名金机,男名善思,女名月上,过去成佛,号金粟如来。”李白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曾用此典,说自己就是“金粟如来”转世:“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上联暗含李白是我国诗坛宝塔上的一棵璀璨明珠,千多年来,无人能继其踵。下联则写时不我用,即便是金粟如来转世,也只能“借酒浇愁愁更愁”。一正一反,表现了无限赞美与同情之心。       

壶中日月;

笔底风云。

【释评】

作者童韵樵(1918—1988),四川成都人,国民党少将军衔。 八岁学书,二十五岁被云南省政府聘为书法顾问,曾在成都岷云艺术专科学校讲授书法。解放后在绵阳中学从教数十年,为现代书法家。

该联仅八个字。上联写李白一生的不幸遭遇。他素有“酒仙”之誉,一生的忧愁、欢乐都是以酒为伴。借壶中之酒度日月,既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个性,又饱含了无限身世之感。下联则写其卓越的诗歌天才。他天才超逸、笔力雄健、驱赶风云,其豪迈气魄真有吞吐宇宙之势。

三杯拂剑舞秋月;

一振高名满帝都。

   【释评】

游铁堂集书。游铁堂,字丕丞,成都市人,己故著名金石家、书法家、诗人。

上句出自李白诗《玉壶吟》,这是一首明志诗。开篇四句为:“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东晋时王敦每酒后以如意击唾壶,诵吟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借此来抒发自己虽满怀壮志豪情,却素志难酬的痛苦。诗人三杯下肚,不禁悲从中来,面对一轮秋月拔剑起舞。下联摘自《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诗的最后几句是“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来还弄峨眉月。”诗中显然是指蜀僧晏“一振高名满帝都”,是李白对被“送”之人的祝愿。此处则是借以歌赞李白“一振高名满帝都”。天宝初,李白曾召对金銮,受到玄宗优宠,声震朝野。以此看来,上联是写李白失意之态,下联则写其辉煌人生,形象地表现了李白一生的坎坷际遇。

谪世仙,唯太白,逞特质天才。真无敌,百篇诗,一斗酒;

登楼客,半高阳,醉素醪玉润。不须换,五花马,千金裘。

【释评】

江友樵撰书。江友樵(1926—2003),重庆人,重庆文史研究会理事,青莲诗社顾问。

李白《对酒忆贺监序》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百篇诗,一斗酒”,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太白斗酒诗百篇”句。“半高阳”,是戏称登上醉仙楼喝酒的客人半数是酒徒。昔年郦食其见刘邦,因自持才高但不为刘邦重视,傲然称自己为“高阳酒徒”,李白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高阳”,指代酒客。“素醪”,美酒名,李白《将进酒》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里作者说,今日登上醉仙楼,美酒多多,但无须用“五花马、千金裘”去换。上联是歌颂李白为谪仙、诗仙、酒仙,而下联则是对醉仙楼工程的赞美和对伟大诗人李白的无限怀念。   

戏贵妃力士乘酒兴;

揽明月青风入诗怀。

【释评】

作者程瑞钊(1949—2004),四川仪陇县人,文学博士,四川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充市顺庆科技学校校长,《 果城诗词报》编辑。有《汪元量及其诗词之研究》、《陈尧佐诗辑佚注析》等专著出版。学术论文和格律诗创作亦成果丰硕。

上联“戏贵妃力士”出自《合壁事类》,谓李白乘醉闯华阴,县令责问何人辄敢无礼,白供状云:“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旧唐书·文苑列传》言: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李白“醉草吓蛮书”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合壁事类》与《文苑列传》的记载,正是后来戏台上和传说中之依据,楹联作者乃借此以突出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个性。但李白也是有血有肉之人,而并非“呀呸”一声便可上天入地的神仙,他之所以敢于当着唐天子的面戏谑杨贵妃、高力士,除其本身所具有的傲视王侯的基本精神外,乘着酒兴,借酒称狂,所谓“酒壮英雄胆”,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是英雄,无酒醉作掩饰,唐玄宗岂能饶他?然而没有笑傲王侯的精神,有酒也称不得英雄。以酒为触发点,既符合生活要求,也符合艺术真实。下联以“明月清风”暗喻李白诗篇之美、之壮,之清新俊逸、明洁自然。一个“揽”字,更见出李白胸襟之豪迈,气魄之宏伟。上下联一写政治品质,一写诗歌风格,人品与诗品同高。       

酒中豪气,诗中仙才,敝屣视簪缨,风流岂独三唐冠;

工部齐名,吏部定论,腾光照霄汉,文采长为百代钦。

【释评】

作者梁伯言,四川长宁人,已故著名书法家,亦工诗善对。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句,故后人多谓李白为“酒仙”与“诗仙”。“敝屣”,破履也,指无价值之物;“簪缨”,帽上饰物,喻贵族王侯。此为借代修辞,意即视王侯若敝履。“三唐”,指初唐、中唐、晚唐。“工部”,指曾作过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世称杜工部。“吏部”指韩愈,韩愈曾任吏部侍郎。韩愈《调张籍》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上联写李白诗中仙、酒中豪,敢视王侯若“敝屣”,这种精神不仅当世无人能及,便千载之下,亦未有出其右者。下联则先以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作对比,再以大散文家韩愈对李杜评价作“定论”,指出李白之文彩堪为千秋百代之师表。全联用典巧妙,上下联前二句自对,后二句互对,更见笔姿摇曳、灵活多态。     

句从天上落;

人自帝乡来。

【释评】

作者赵敬亭(1919—2003),四川射洪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子昂诗社副社长、射洪书法协会副理事长、四川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晚霞诗书画院暨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创作员等。书以板桥体为骨架而又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该联简洁明快、气势不俗。上联写李白诗歌似匡庐之瀑,如黄河之水,从天而落,气势奔腾,雄浑豪迈,其超凡脱俗之势非常人所能及。下联则暗用“谪仙人”的典故,说李白写诗,之所以有凌空直下之势,其原因正在于他是来自玉帝家乡的“诗仙”,非常人所能及。所站者高,故所见者远,对社会、世事、人生才能高瞻远瞩,与众不同。

风流文采魁当世;

富贵浮云允谪仙。

【释评】

     溥杰撰书。溥杰(1907—1994),满族,清宣统帝溥仪之弟,曾留学日本,幼习书法,工行书,善诗词,有《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等著述。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此联摘自溥杰为祝贺李白纪念馆开馆而作的律诗中。李白以其雄奇瑰丽,想象丰富的诗篇,成为唐代诗坛一颗最耀眼的巨星,而他轩昂的器宇,平交王侯、藐视权贵的豪放性格,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气吞江海的酒量,折服了一个时代,更令后世景仰。李白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但并非想取得富贵爵禄,而是追求一种建立奇功殊勋后功成身退的人品风范。他对战国时鲁仲连功成“逃千金”和东晋谢安“功成复潇洒”,鄙薄功名利禄推崇备至。他在自己的诗中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又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都说明了李白“视富贵如浮云”的品格。这也正是李白为人们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藏风云,为苍生一起;

囊括天地,与溟涬同科。

 

【释评】

耿元瑞集。耿元端,河南人,郑州大学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

“风云”,此指天下大势。“苍生”,老百姓。“溟,指自然宇宙。李白在《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里说,谢安“卧白云于东山”、“为苍生而一起”。谢安是东晋名臣,早年隐居会稽东山,在淝水之战时临危受命,击溃前秦符坚百万之众,李白对谢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不同凡响的人品风范推崇备至。此联化用李白诗句,赞美了李白以天下为念,待时而起,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胸襟。李白在他的《日出入行》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同科”。“大块”,指天地。这说明李白心里装着天地宇宙,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人生,才做到了“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恢弘阔大的境界。下联正是从这个角度赞美了李诗想象丰富、气魄弘大、超越时空的深广内涵和阔大意境。

近水遥山,直与草堂媲美;

称仙道圣,谁同伯玉言诗。

【释评】

作者李克淦,成都中医学院副教授,李克光之弟。

“伯玉”,初唐诗人陈子昂,字伯玉。陈为四川射洪人,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因为人刚正不阿,敢直陈时弊,后解职,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在诗歌上他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靡靡之音,成为唐代诗歌改革之先驱。上联写新建的江油李白纪念馆之美,下联写李白、杜甫这对“双子星座”,一称“诗仙”,一为“诗圣”,声名同高,千秋同在,但谁才是初唐诗坛改革者陈子昂真正的光大者呢?言下之意,只有李白。李白继续高举改革的旗帜,才笔横九洲,一扫六朝靡靡之音,他才是陈伯玉的真正知音。       

诗以仙名,太白高风垂万世;

地因人重,江城胜迹播千秋。

【释评】

作者何世珍,四川成都人,书法、篆刻家,长于于博物学,曾任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

上联以“高风万世”称颂李白的诗名及人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白乃谪仙降世,他有仙根仙气。下联说江油人杰地灵,此所谓“山水因人成胜迹”者。当年李白在故里江油留下了许多胜迹,从此江油便借李白之高名而名之矣!工稳、流畅、颇富辨证思想。                 

云影天光,绿水依曲榭;

鸟魂花魄,香风满茗园。

【释评】

作者易可情(1952— ),原籍四川成都,江油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青莲诗社副社长。长于杂文、随笔及旧体诗词,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

此联为李白馆问水轩茶园所撰。问水轩在太白堂左后侧,东临昌明河,西为太白书屋。曲廊水榭,清流绕槛,碧柳垂丝,在此品茗,别是一番情趣。上联以“云影天光”写水榭,下联以“鸟魂花魄”写茗园,上联突出水之碧,下联描绘茗之香,紧扣环境展开,语意清新明朗,动静交织,色香同在。在此品茗,别具一番情趣也。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

三千界作仙,但得随处逢曲生。

【释评】

程瑞钊撰联。“三千界”,指整个宇宙。据佛家《长阿含经》称,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有大、中、小三种“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李白一生放浪形骸,傲视权贵,虽四处干谒,历抵卿相,却从未“低眉折腰侍权贵”。此即上联表述之意。下联则写李白游于“大千世界”中被人誉为“谪仙”、“诗仙”、“酒仙”,但他最希望的还是到处有酒喝,他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月下独酌》四首,写尽了诗人与酒的亲密关系。此联正是就李白众多的饮酒诗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概括。一生正气,半世风尘,正表现出李白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品格。

垂辉映千春,天生我材必有用;

举杯邀明月,诗成啸傲凌沧洲。

【释评】

郑临川集。郑临川(1916—2003),湖南龙山人,四川师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稼轩词纵横谈》、《苔花集》(上下)。

此联集自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将进酒》、《月下独酌》、《江上吟》四首诗中。上联写诗人自信其只要有满腹才华,即使遭到排挤和失败,也终有会出头之日。李白少怀壮志,“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才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他无意作一位专业诗人,却坚信,如果“志在删述”,必能“垂辉千春”,写出时代的最强音。下联写其醉态、狂态和诗才。他“斗酒百篇”,月下独酌,花间对饮,每有所成,必能摇撼五岳而凌驾沧洲也。虽非工对,意义却颇深刻。

有唐论诗,与工部同时,能有几人堪并驾;

在蜀数耆,让谪仙不朽,应宜万古永垂名。

【释评】

作者王传恭,北京人,著名书法家,亦擅诗词。

李白、杜甫,同生于唐代,但生于同代的人很多,有几个能与李白并驾齐驱呢?言下之意,只有杜甫。在蜀数耆,指司马相如、扬雄、李白、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诸人,但还是“让谪仙不朽”,万古垂名。上联用反问振起,下联用议论作结,全联运用对比手法,鲜明突出。一个“让”字,含蓄深致,使人玩味不尽。

豪气秉千秋,遗恨世人皆欲杀;

诗名动四夷,最难工部独怜才。

【释评】

作者刘昌溥(1920—1996),四川江油市人,曾任绵阳中学语文教师,晚年受聘于绵阳师专历史系讲授中国历史。

李白声飞四夷、诗名远播,但嫉妒其才者,不乏其人,正所谓“才大难容”。在诺大一个李唐王国几无立身之地。他萍踪浪迹一生,只有杜甫才真正理解他、怜爱他。全联都用了杜甫诗句,略加改动,但上加“遗恨”。下联后半原为“唯有老杜独怜才”,后来作者将“唯有老杜”改为“最难工部”,更工稳、更合律。细味全联,令人有不胜感慨系之之叹。

雄才迈盛唐,文耀千秋,诗传万代;

遗迹光故里,声飞海外,名播神州。

【释评】

作者欧小白,江油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解放后长期在江油作文化馆馆长,后任李白纪念馆副馆长。

唐诗至盛唐时已臻于极致,李、杜则是这一时期的最高峰。李白少年时曾在故里磨针、匡山读书、窦团山题诗、戴天山访道,留下了许多令人追忆的遗迹。这些遗迹,不仅使李白故里更加光辉,而且使其声名远播。“海外”与“千秋”,一横一纵,从空间与时间两处落笔。由“故里”而及“神州”、“海外”,由“盛唐”而至“千秋”、“万代”,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上下联后二句用自对与互对构成扇面对,流畅盘旋,形动影随;加上动词的妙用,更能让人寻味。

视富贵如浮云,飘然去国犹恋国;

抉奔流到大海,遂尔停杯再举杯。

【释评】

作者刘昌俊,江油青莲乡人,中学语文教师,擅长于楹联。

“视富贵”句,化用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意。李白一生更是如此。长安三年,他供奉翰林,因得罪权奸而遭谗毁,于是飘然而去。但在安史之乱中,他欲展报国之志,终日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其恋国之情,跃然纸上。“抉奔流”,一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二是“将复古道,非我而谁。”“飘然去国犹恋国”、“遂尔停杯再举杯”,迭宕回环,其矛盾心态,跃然纸上。

戏权倖,戏公卿,谑浪宫庭有傲骨;

忧苍生,忧社稷,傍徨中夜发长吟。

【释评】

作者王运熙(1926—),上海金山人,当代文学史家、诗歌研究家、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有《乐府诗论丛》、《李白诗选》和《李白研究》等专著出版。

作者不说李白戏弄高力士、杨贵妃不是“借酒装疯”,而说他是身“有傲骨”所致。下联既包含李白“中夜起长叹,常为大国忧”的浩叹,又有杜甫所说的“痛饮狂歌空度日”的疏狂。李白之“傍徨中夜”,乃忧国忧民所致。上联以“戏”字扣“虐浪”,下联用“忧”字接“傍徨”,一笑一颦,别具韵致,伟大诗人的形象亦复也跃然眼前。                               

平生建功名,功名未成,信有文章放光焰;

至老求仙道,仙道难就,多从山水陶性灵。

【释评】

作者吴丹雨(1947—2004 ),四川安县人,生前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李白研究会秘书长、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副馆长等。李白一生虽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图大志,因一生累遭挫败,故只能浪迹江湖,以诗文名世。“信有”一词含无限叹惋,又含不尽欣慰。下联写仕途失意的李白,只能于寻仙求道中找到寄托,但“烟霞微茫信难求”,故终就无成,只能借助山水,陶冶性灵。

自秦汉以还,视掷地锵锵,彤管有声天地动;

溯屈迁而下,据书空咄咄,夜郎无奈雪霜寒。

【释评】

作者冷凌(1923—1989),四川什邡人,本名黄光兴,擅书法、篆刻、旧体诗词,有《冷凌书法集》及长篇小说《芦花风起》。

“掷地锵锵”,《诗·大雅·丞氏》:“八鸾锵锵。”《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此转喻李白之诗有金声玉振之妙。“彤管”,指笔。“屈迁”,屈原、司马迁。“书空咄咄”,晋人殷浩先以中军将军镇守寿阳,因部下多叛变,被桓温上表贬之为民,于是整日以手书空,曰“咄咄怪事”四字。后来便以“咄咄怪事”四字比喻因身遭废黜而心中不平的典故。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咄咄书空字还灭。”作者以此比喻李白因受永王反叛而被牵连流放的事。上联写李白诗歌的文彩和气势使天地为之震惊。下联追溯往事,从屈原、司马迁而下,一一加以比较,凡胸怀大志的读书人,有谁不遭此悲惨结局呢?作者叙其生世、遭遇,有无限叹婉之意。上下联各自独立而又互相生发、互为因果。“天地动”、“雪霜寒”,悲壮苍凉,寓意深微,亦掷地有声之作也。                               

额叩天门,力扫文学政治颓风,安能摧眉折腰,事奉权贵;

魂归蜀道,备见人物山川新貌,定自扪参历井,歌啸云霄。

【释评】

作者钟树梁,成都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川诗词学会副会长。工诗善对,有论著若干。

李白《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天门”,帝王所居,此指天子宫门也。“安能摧眉折腰”,句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参”、“井”,皆二十八宿之星座名。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此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上联歌颂李白额叩天门,“力扫文学政治颓风”,但为权贵所阻,而李白又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理想抱负终成泡影。下联想象如诗人今日归来,所见蜀道“山川人物新貌”,一定会写出比《蜀道难》更壮美、更豪迈的诗歌。

好击剑为任侠,书生乃亲试吴钩,以一介藐王侯,只缘豺狼未尽;

岂折腰事权贵,布衣而廷辱大阉,戏万乘如僚友,方教正气长存。

【释评】

作者唐万超,江油市青莲镇人,绵阳师范学院教授。

“吴钩”,古代吴国的兵器,形似剑而曲。相传吴王阖闾命国中作金钩,有人杀掉自己的儿子,以血涂钩,铸成二钩献给吴王。“折腰”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阉”,宦官,指高力士。“戏万乘”句,指唐明皇曾为李白“龙巾拭唾,御手调羹”,李白戏之若同僚。此联大气磅薄,上写李白文武兼备,一介而藐视王侯,书生奋起不为他事,只缘侵略者未尽。下联以反问领起,写李白“戏万乘若僚友”,再以“正气长存”四字作总的评价。上联的“以一介藐王侯”与下联的“布衣而廷辱大阉”本有合掌之嫌,但因句式错开,故读来仍然流畅自然。

诗中之仙,国中之曜,人中之龙,身后传荣名,白也雄看百代;

堂内集萃,园内集芳,亭内集贤,眼前呈众美,馆欤誉溢万方。

【释评】

李戎(1925—  ),四川安县人,原名其祥,笔名郭季,离休前在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工作,中国李白研究会一、二届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绵阳市诗词学会理事,青莲诗社顾向,有学术论文多篇、散文集《李白故里》、诗集《竹橘集》(与梁瘦萍合著)问世。

上联以“仙”、“曜”、“龙”作譬,歌颂李白因诗而灿若日月(“曜”)。“人中之龙”,见晋人宋纤事。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叹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后知先生为人中之龙也”。作者把历代对李白的评价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以“身后传荣名”收住,又以“雄看百代”振起,概括全面而又形象生动。下联写李白纪念馆则从今日馆藏文物(集萃)、园林(集芳)、人物(集贤)写,以“呈众美”三字一结,再用“誉溢万方”放开去,形成起伏迭宕的气势。

怀才媲屈原、宋玉,哀生民多艰,惟把诗酒参造化;

去国如拜伦、雪莱,感大命阽危,宁将书剑许明时。

【释评】

刘昌溥撰联。屈 原、宋 ,战国时楚人,皆以辞赋著名。屈原是我国古代诗坛第一个浪漫主义高峰,宋玉是他的学生,世称“屈宋”。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拜伦、雪莱,俱为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阽危”面临危险。《汉书·食货志》贾谊说文帝:“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此“阽危”,有摇摇欲坠之意。李白《别匡山》诗:“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为愿意以自己的才智去报效国家。该联最突出的一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上联写李白诗才之高,以历史上著名辞赋家屈原、宋玉作对比。心悬百姓,诗夺造化,是全联的中心。下联写其遭遇。以英国著名诗人拜伦、雪莱作对比。拜伦有《去国行》一诗,写其不幸遭遇,身世颇类李白,故借拟之。尽管人生多遭不幸,但李白毕竟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作者把“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已”改为“宁”,不惟平仄需要,对表达李白一生至老不减的爱国情怀也是十分确切的。

欲申管晏之谈,经世济民,只缘当代不容,寄情斗酒百篇,非公宿愿,

独发风骚之美,出神入化,岂特中州景仰,流韵寰球万族,为国争光。

【释评】

李孔定撰联。“申管晏之谈”,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管晏”,管仲、晏婴,战国时政治家。李白曾自比管仲、晏婴。“中州”,即今河南,此处指中国。上联写李白之政治抱负,意为任你有管仲、晏婴之才,若不取悦当世,虽才高八斗也决不为当世所容,最后只能落得寄情诗酒、浪迹山水的不幸结局。“非公宿愿”,真可谓异代知音之论,深刻地揭示了李白的心理。下联写李白不愿作诗人却成了伟大诗人。他“出神入化”的诗笔,不特为中华千秋后世景仰,亦且流播世界,为国争光。李白不仅属于华夏,更属于全世界。

锦城楼,峨眉月,剑阁栈道,高峡轻舟,戴天山飞泉青霭,巴蜀风光似画,每经胜地留佳咏;

相如赋,陈寿文,杨雄辞章,子昂旌旆,苏学士翰墨雅词,四川俊彦如云,独有诗人号谪仙。

【释评

王定超撰联。此联上写四川风光名胜,凡李白所历之地,后来悉成风景名胜,真有“山水因人成胜迹”之赞誉。下联历数巴蜀各代俊彦之士以起烘云托月之效果。“如云”一词极言其多,而“独有”则以强调的语气表达了人们对李白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景仰。王定超先生擅趣联,故在此名胜联中亦多趣味。

览传世鸿篇,似泛大江、临幽壑、步芳甸、莅清池,直如排山雪浪、带露桃花、出水芙蓉、迷天云锦,浩荡联翩来眼底;

想凌空诗魄,堪壮飞瀑、贯彩虹、拥阳春、藐银汉,仿佛梦泽神龙、沧溟鹏鸟、扶桑海日、玉宇蟾辉,增光腾焰遍寰中。

【释评】

丁稚鸿  李戎合撰。原联曾入选《巴蜀楹联大全》,后收下《李白纪念馆楹联选》时,按长联要求又作了较大改动。对联忌合掌。此联一面指明李白诗篇的特色和个性:豪放如大江雪浪,飘逸如幽壑芳甸,论文采如桃花云锦,论格调似出水芙蓉。另一面指明诗人之气质、精神风貌。以凌空之高,飞瀑之壮,展示出巨大形象,再用“贯”、“拥”、“藐”三个动词写李白的非凡襟抱,以“神龙”、“大鹏”、“海日”、“蟾辉”喻李白诗歌气势之雄浑豪迈,诗仙风貌,呼之欲出。全联诗品与人品,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先生真谪仙,竟憔悴一生,只落得憩隐岷峨、栖止徂徕、醉卧长安、病逝姑熟。济世志难伸,爱国心不移,更遭逢浔阳冤狱、夜郎逐放。赖史册炳耀人寰,问今古骚坛、请缨白发能有几;

此地实故里,任纷纭众说,尚留有匡麓书台、学士古渡、陇西旧院、粉竹残楼。遗踪却仍在,乡邦固已论,欣此日盛世稽文、前哲追思。有馆堂辉煌涪水,凭中外景仰,才笔青莲本无双。

【释评】

张泽撰联。此联重在说明江油实乃李白故乡,因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说李白出生中亚碎叶,一说出生陇西,甚至还有说出生山东、俄罗斯者。多年来,争论颇剧,已故著名李白研究专家裴斐先生等力排众议,著文谓李白实生江油青莲乡,故现多持“李白生于江油”论。全联共138字,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上联写李白一生遭遇,先肯定其为“真谪仙”——天上不幸;但“竟憔悴一生”

——人间不遇。中间用马蹄韵,符合长联格律。最后以反问作结,十分有力。下联以“此地实故里”,力排众议,接着又以马蹄韵列举故乡遗迹和千余年先哲们的定评作证,而结以“才笔青莲本无双”的肯定句式,一问一结,照应得体,行文起伏迭宕,极饶韵致。

李白古读书台联

词客有灵应识我;

高堂今日读何书。

【释评】

作者佚名。“词客”指李白,“高堂”指白当年在小匡山的读书堂。“应识我”三字中隐含着作者不止一次地登上读书台去凭吊诗人李白,其崇敬之情,深隐其中。“读何书”是征问:您当年在此读书成了伟大的诗人,我今天应该读什么书好哩?上联写猜想,起势平直;下联则用问句,笔势振起,于平直中掀起波澜,有平中见奇之妙。

樽酒何时怀落月;

书台空自锁闲云。

【释评】

 作者佚名。上联写作者举杯邀月却想到了李白。“何时”,属反用其意,指无时不怀念李白(落月)。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写他每当看见月光斜照在屋梁上,便仿佛看见了李白那憔悴的容颜。这里联作者巧妙地借用其意以表达他对先贤的无限怀念。下联点明地点。“空”“闲”二字,生动的描绘了人去台空、物换星移,读书台上只锁住了一片云,而当年在此读书的李白再也不会回来了。“空自锁闲云”,含蓄深致,无限怀思于言外见之。

倒笔写天,气贯星斗;

举杯邀月,诗惊鬼神。

【释评】

作者佚名。该联写在小匡山李白读书台的字库上。字库其形若塔,仿佛一支“倒笔”在以长天为纸,书写不朽诗篇,豪气干云,气贯星斗。其实,这也正是对李白雄浑豪迈,飘逸不群的诗风的形象暗喻。下联前半用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后半则化用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意来歌颂李白。上联赞其豪,下联写狂。疏狂豪放正是李白个性之突出特点,作者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也流露无遗。

匡山书院联

此地有广厦千间,群沾大庇;

何时得黄金万镒,亲铸先生。

【释评】

作者张琴(1857—1901),字鹤俦,原名志明,江油新安人,晚清甲午科进士,入翰林院。能文擅书,其才华颇得协办大学士、光绪的老师翁同和之赏识。后作安徽庐江知县,因参与维新,又得罪李鸿章而被罢绌还乡。

上联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意来描述匡山书院的盛极一时。“有广厦千间”,天下文人学子均可在此求学上进。下联用越王勾践与范蠡的事。据《国语·越语》和《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越破吴,范蠡遂泛舟五湖,莫知所终,勾践以黄金铸像而礼之。故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有“论功若准凭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之句。明人魏裔介《读李太白诗》亦云:“黄金如可成,须并子美铸。”可见,黄金铸像,则表现了人们对呕歌者的最高崇敬。张琴即匡山书院走入仕途的皎皎者。他旧地重游,在此联中表现了对伟大诗人李白的无限怀念和对匡山书院前途的最大希望。其生世之感,也自然寄寓其中。

诗律压三唐,胜地长留仙迹在;

书家开两晋,使车惊见状头来。

 

【释评】

清人吴琼撰联,其身世未详。此联为作者与张琴一道同游大匡山所撰。张琴撰题了“此地有广厦千间,群沾大庇;何时得黄金万镒,亲铸先生”一联后,吴琼即撰此联。上联歌赞李白。“三唐”,指初唐、中唐和晚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语)他不仅三唐无敌手,即千载而下,也未有出其右者,故胜地长留、仙迹依旧。下联写张琴。“状头”,唐代进士第一名称状头,亦即状元,此借指张琴,因张琴曾由进士入翰林院。张琴乃有清一代江油唯一的一位进士,不仅文章好,书法亦好。“书家开两晋”即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喻张琴之书法有魏晋之风。

列宿应长庚,斗酒我思邀月荐;

读书邻太乙,讲堂名并浣花留。

【释评】

   作者佚名。上联仍从“谪仙人”立意。“列宿”,即排列的星座。“长庚”指李白。传说李白为太白金星转世。李白《月下独酌》曾写他斗酒邀月。作者此时于月下饮酒,恍惚之中也产生了“相期藐云汉”的幻想,他希望当年“举杯邀明月”的谪仙人李白能把他引荐给天上的群仙。下联写读书台地势之高和名气之大。“太乙”,一为星宿名,位于紫微宫门外的天一星之南;一为地名,即乾元山金光洞,相传为太乙真人修练之所,与匡山书院所在的大匡山同属一脉。“讲堂”,此指匡山书院。“浣花”,即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乃杜甫结庐之地。李杜并存于诗坛,匡山书垸亦应与草堂寺名并千秋,永垂不朽矣!

仙客如来,最好对白玉一杯,绿杨三月;

山容不改,依然是野竹青霭,飞泉碧峰。

【释评】

清人蒋德钧撰。上联写作者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偕四方学子云集的好日子登上了大匡山,参加“匡山书院”落成典礼;他希望已经回到天上去的谪仙人李白也应于此时归来,如此,则可对玉杯美酒而开怀畅饮。下联写李白从小读书学剑的大匡山,景色依旧,风光如昨,谪仙归来,正宜其时。联中巧妙地引用李白《赠钱征君少阳》“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诗仙李白的无比怀念。  

可怜头白未归,唯见长江流浩月;

如问我来何事,思将奇句扣青天。

评】

   清人徐大昌撰。徐大昌,重庆南川人。该联是光绪年间他在作平武训导时游大匡山所撰,现挂于李白纪念馆大门内。

“头白未归”,出自杜甫诗《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而“长江流浩月”句则化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矶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的记述。上联以深沉的慨叹追怀李白:浩月当空,大江茫茫,下江捉月的李白再也不会回到故乡、回到他小时曾读书学剑的大匡山了。下联转入设想:如果有人问我因何来到匡山,我会告诉他,我也要学他把酒问月,写出“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奇妙诗句。全联意蕴深远,境界壮阔,格调沉雄,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联。

太白公园联

民乐小康,昭代己非天宝世;

国扬大雅,名园永著谪仙楼。

评】

此为大雅楼联,作者高显奇(1932— ),原绵阳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四川楹联学会副会长、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大雅楼”在江油市太白公园内。上联从“民乐小康”入手,用对比手法正面歌颂时代之“昭明”。“天宝”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756年,当时已由“开元盛世”渐趋衰落。李白即生活在这个年代。从字面上看,上联是与太白公园之名无关,实则被“天宝”二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下联则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来歌赞时代之“昭明”、政策之开放。作者认为,“太白公园”之名,必将因“谪仙”之“名”而“名”之,故云“永著”。以“国扬大雅”紧扣楼名,是嵌字联的另一表现形式。“大雅”是《诗经》里的组成部份,称为诗歌中之“正声”。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这里代指文化艺术。该联属对工致、联系巧妙,自是联中上乘。     

园贮清芬,小苑也当翰苑;

心连广宇,诗仙原是谪仙。

 

评】

此为清芬园联,作者文伯伦。以一“贮”字将“清芬园”一个偏正词颠倒成主谓宾三者俱全的短句,便丰富了词语的表现力。“翰苑”,文人荟萃之地。白居易《训卢秘书二十韵》:“谬历文场选,惭非翰苑才。”此指清芬园环境之美,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足可与昔日李白供职之翰林院比美。下联则转入直接对李白的怀念。“广宇”指广阔的宇宙。传说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死后又重回天庭,故怀念他的人,必然首先会想到天上,想到广阔的宇宙。先果后因,用倒装句式更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